首页  部门简介  工作动态  E-党建  规章制度  服务指南  技术交流  政策法规  网络安全宣传周 
文章内容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网络安全宣传周>>正文
网安法实施5年来 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不断筑牢
2022-06-10 17:14  

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,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健全,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和能力显著加强,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深入推进,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加强,网络安全教育、技术、产业融合发展……网络安全法实施5年来,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进展和成果。

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

2017年6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正式施行,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。

在网络安全法实施之后,我国相继颁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出台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《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》等政策文件,建立网络安全审查、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、数据安全管理、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,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,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
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汪玉凯表示,网络安全法为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,加快了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。
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说,一系列配套法规及相关实施标准的出台,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,对维护国家安全、网络主权,保护公民权利,促进数据流动应用及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和能力显著加强

网络运行安全最核心的是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,是能源、交通、水利、金融、公共服务、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中事关国家安全、国计民生、公共利益的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”。

中国移动信安中心总经理张滨表示,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亟须得到重视,包括应对高等级网络攻击、大规模黑客组织威胁以及保障供应链安全等。

为积极应对国内外网络安全保护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,我国于2021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,作为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法规,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适用范围、监管主体、评估对象等基础要素做出界定,并为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提供系统指引和工作遵循。

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明龙说,网络安全法施行的这五年,作为数字经济安全底座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实现了有法可依,通过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,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。

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深入推进

“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要素,其遭受的新型挑战具有多样化特点,数据资源确权、开放、流通、交易等相关问题亟需解决。”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立梅称,继网络安全法之后,数据安全法、人信息保护法衔接完善了跨境数据管理制度,对数据分类分级、重要(核心)数据管理、数据安全审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,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与数据要素生产机制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。

据了解,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,2019年起,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。先后制定实施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》等多项制度规范,采取公开通报、责令整改、下架等处罚措施,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。

另据统计,全国网信系统2021年共依法约谈网站平台5654家,警告4445家,罚款处罚401家,暂停功能或更新3008家,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007款,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网站许可或备案、关闭违法网站17456家,移送相关案件线索4728件,有力地打击了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。

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

赛迪顾问数据显示,2016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336.2亿元,而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900多亿元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,当前,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,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产业生态初步构建,产业结构逐步合理。

据悉,网络安全产业在多地已出现蓬勃发展势头。2021年,山东全省网络安全产业增速超过20%,产业规模突破130亿元,培育了一批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,网络安全上下游企业超过500家,产业体系日趋健全,技术创新高度活跃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形成了以济南市为主要承载地,具有山东特色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。

今年5月,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(成渝)正式获批,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。近年来,川渝两地网络安全产业年均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,引进网络安全企业300余家,拥有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创新中心、创新实验室、网络攻防靶场和适配基地92个,承担网络安全类国家级、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163个,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项目50余个,形成了涵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、产品生产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,在工控安全、密码产品、电磁防护、大数据安全等多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。

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未来发展,沈昌祥建议要多措并举加大支持力度,包括加快健全完善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体系;优化产业政策,打造安全可信的产业生态体系;以企业为主体,优化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环境;加强人才培养,建设全方位网络安全人才队伍;强化经费监管,大幅提升国家资金的利用效率。(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)

本文源自中国经济网

关闭窗口

福建开放大学信息化中心  版权所有